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电影

1960年,赵一曼的儿子给毛主席寄了封讽刺信,毛主席答复了六个字

1960年一天,毛主席收到一封信,信里的内容没人比他更熟悉,正是自己的诗词《忆秦娥》。然而,写信之人并不是专程抄写此诗,恭维毛主席,而是在他诗词的基础上,进行改编,以此来讽刺毛主席。 毛主席脸色沉重,眉头紧皱,看完了整封信,正准备要发火,只瞥见末尾署名“陈掖贤”,毛主席的气瞬间消了一大半。身边的秘书跟着捏了一把汗,等着主席开口,过了一会,主席无奈叹了口气回复了六个字:“不要追究此事。”陈掖贤到底是何方神圣,就连毛主席都忍让他?他又为何对毛主席如此大不敬?国难当头,母子分别陈掖贤的名号不太响,但他背后的母亲,在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她的传说。他的母亲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,然而她是个十足的英雄,却不是一个“称职的母亲”。 1929年1月21日,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陈掖贤出生这天,正好是列宁逝世五周年纪念日。于是,赵一曼顺势给儿子取了个乳名“宁儿”,这不单单是个小名,份量极重。母亲希望儿子能有列宁一般的智慧,更希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儿子能寻得一片安宁,平安健康地成长。 只是赵一曼万万没想到,这个小小的愿望,往后竟成了奢望。1931年,九一八事变后,赵一曼被组织派往东北地区进行秘密工作。国家在前,其他只能靠边站,包括自己的亲骨肉,她没得选。加上丈夫陈达邦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,赵一曼只能将儿子托付给堂兄陈岳云夫妇抚养。 就这样,陈掖贤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,刚满两岁,母亲就已经匆匆离去,独自奔赴战场。或许作为革命工作者的赵一曼,心里早有准备,此次一别,只怕后会无期。她抱着儿子,到照相馆拍了张照片,这也是母子俩唯一一张合照。 告别儿子后,赵一曼辗转于沈阳、哈尔滨之间,带领群众进行抗日斗争,跟敌人拼刺刀,与敌人的炮火比速度。每天,赵一曼犹如在钢索之上行走,稍有不慎轻则个人粉身碎骨,重则整个组织分崩离析。然而,即便她再怎么谨慎,这一天还是来了。 1935年11月一次行动,在道北春秋岭与日军的较量中,新二团连连败阵,赵一曼左手被子弹打穿,大腿骨被打得稀碎。日军的头儿立即挥一挥臂膀,命令将他们团团包围,直接来个瓮中捉鳖。危难之际,赵一曼站了出来,她表示自己现在身负重伤,走不了多远,索性让自己这条命牺牲得更值当一些。 由她断后,掩护部队安全撤退,所有人不得提出异议,必须听从她的指挥。最后,在她的玩命抵抗下,整个队伍得救了,而她不幸落入日军手里。日军一见是个弱女子,便料定拷问她不是什么难事,只要略施一点狠招,过不了多久,她自然就招了。然而,他们高估了自己,更低估了中国人的傲骨,这次他们算是碰上铁钉子了。母亲英勇就义原本日军只安排了两个手下负责拷问赵一曼,可奈何赵一曼“油盐不进”,于是他们又加派了两个小兵轮番折磨她。当时,赵一曼右腿中弹,骨头早已碎成24块,日军直接在她伤口上撒盐,再用马鞭使劲戳,盐和着血水一点点渗进骨头里。 可无论日军如何施招,赵一曼自己遍体鳞伤,她就是咬紧牙关不肯泄密。被一个弱女子耍得团团转,日军恼羞成怒,气得拿着钳子拔掉了赵一曼的牙齿,又将竹签钉进赵一曼的十指,又换烧红的铁钳子拔掉她的指甲。可是赵一曼还是闭口不言,日军百思不得其解,难道赵一曼不是凡胎俗体吗,就这么能忍,一点也不痛?换作其他人,不用他们拷问几回合,早就乖乖招供了。 最后,日军再下狠手,花大价钱空运了电椅过来,对赵一曼实行电刑整整七个小时。赵一曼几次昏死过去,又被辣椒水泼醒,可无论自己受了多大的苦,她仍不招供。日军集体吃瘪,气得脸都绿了,狗急跳墙,对着赵一曼一顿拳打脚踢,打得她肝肠寸断,频频吐血。但考虑到她是重量级人物,撬开她的嘴,等于踏入中国最核心组织,拿下中国领土指日可待,日军不甘心就这么放弃。没办法,他们只能先将赵一曼送去医院,给她稍微缓冲一下。 当然,在医院里,能在赵一曼眼前晃悠的医生、护士都是有隐藏身份的。他们身兼两职,既给她治病,还顺带监视她一举一动。住院期间,赵一曼见缝插针,发挥自己的嘴皮子功夫,成功说服两个医生护士反水,跟她站在同一阵线。在他们俩的掩护下,赵一曼逃了出去,只可惜伤势太重,她刚逃了一路,日军随即追了上来,又被抓了回去。 这次,赵一曼受到了更加强烈的暴打,可无论他们下手有多重,赵一曼就是守口如瓶。没有了利用价值,日军只能走最后一步险棋,下令处死她,想引起她的恐惧,从而逼供。可他们还是小看了赵一曼,在她加入组织之前,她早已将死亡抛之脑后,宁为战死鬼,也绝不做亡国奴。赵一曼日记里的第一页写着: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。 被押往刑场的火车上,赵一曼心知这趟火车已无返程路可走,再也见不到梦里见过多次的儿子,提笔给儿子写了绝笔信。信很短,可一笔一画无不透露着一股死亡气息:“孩子啊,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。在你长大成人之后,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” 陈掖贤永远都不会想到,母亲对自己最重且唯一的教育就是,国家胜于一切。那天,远在上海的陈掖贤,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问,一直想着为何别人都有妈妈,他的妈妈又在哪里。他一声声的呼唤,再怎么大声,也大不过珠河刑场的那几声枪响。枪声落下,一代抗日女英雄陨落,陈掖贤与赵一曼的母子缘从此不再。拒领烈士证,拒绝抚恤金国家多了一位女英雄,而陈掖贤永远失去了母亲。而赵一曼生前留下的绝笔信,随之被日军扣留,有关于赵一曼的一切,全成了机密。陈掖贤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早已去世,他一直心存幻想,母亲只是工作太忙,等她忙完了,就会回来找他。 在没有母亲陪伴的岁月,陈掖贤也在好好长大,一举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。1955年,陈掖贤顺利毕业,由于表现出色,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。 这么多年,他仍没有放弃对母亲的寻找,可他左等右等,只等到了一纸死讯。时隔19年,陈掖贤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,隔着烈士纪念馆展柜的玻璃,他看着母亲的照片,既陌生又熟悉。他也终于见到了那封绝笔信,陈掖贤趴在展柜外,一字一句将母亲的遗书抄写下来。 哪个字写得不好,他就划掉重新写,直到写到满意为止。当时母亲写那封信有多伤心,他抄得就有多难受。可即使抄在纸上,陈掖贤还是担心,自己会忘了母亲,他又将“赵一曼”三个字纹在自己的手臂上。 根据规定,陈掖贤可以领得烈士证、一笔抚恤金,可他迟迟没有去领。他理解母亲为国捐躯的决心,可他一时之间无法接受,母亲已经离开的事实。如果他不去拿烈士证、不接受那笔抚恤金,就能回到之前一直等待母亲回来的状态,他或许可以说服自己,母亲还在,只是她太忙了,等她忙完这阵子,很快就能母子团聚了。 而且,那笔抚恤金是母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他无法心安理得地去消费这笔钱。母亲的牺牲,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,是任何东西也无法代替她的。那时,陈掖贤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,有了两个女儿。陈掖贤一个月工资69元,再加上妻子的工资,夫妻俩一个月能有100元。 按理说,在那个年代,这笔钱养活一家四口,绰绰有余。然而,陈掖贤花钱大手大脚,工资刚到手,还没捂热乎,就开始宴请宾客,胡吃海喝。往往是女儿等着钱喝奶,当爹的已经把自己喂饱了。妻子劝丈夫多为家里考虑,可陈掖贤左耳进、右耳出,完全没把她的话当回事。 妻子替他想了个法子,说如果实在不行,那为何不去领孩子她奶奶的烈士证,也好领笔抚恤金,给生活松松绑。然而,一提到母亲,陈掖贤的怒火一点就燃,两人经常为此吵架,吵着吵着,感情就吵散了。两人爽快离了婚,将女儿寄养在亲戚家,陈掖贤随后被派到楼梓庄公社劳动锻炼。 鉴于他表现不错,组织又给他涨了工资,一个月77元,他例行给女儿们寄了二十几块。但口袋只剩50块,对他而言,还是不够塞牙缝,他月月都是月光一族。终于有人愿意接济他,可殊不知,这个行为直接加速了他的死亡……郁郁寡欢,上吊自杀有一天,领导注意到陈掖贤几天不见人影,派人去宿舍找,结果差点被吓得魂飞魄散。他们发现陈掖贤躺在床上,饿得快昏过去了,生命体征几乎为零,着急忙慌送他去医院,这才保住性命。 再这么下去,只怕下次没这么走运,陈掖贤不听劝,组织只能曲线救人,想出了另个点子。他们跟陈掖贤的同事袁宝珊商量,每次将陈掖贤的工资发到她手上,再由袁宝珊按比例分配给他。袁宝珊将工资分为六份,一份给他两个女儿,一份帮他还清债务,剩下四份,每周发一次。 刚开始,这招很受用,可过了一阵,陈掖贤就顶不住了。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陈掖贤一旦荷包告急,他就跑去借钱,等到下个月初再还钱。拆东墙补西壁,直到东墙倒了,西壁垮了,兜兜转转一大圈,陈掖贤又回归原样。后来,父亲陈达邦去看他,见儿子骨瘦如柴,他于心不忍,带着陈掖贤吃了顿好的。 陈达邦带着儿子去政协礼堂,拿着七毛钱餐券,用一顿红烧狮子头,犒劳了干枯的胃。陈掖贤吃得很过瘾,可人走出政协礼堂,见到路上的一幕,他突然难受得想吐。那时,正闹大饥荒,他亲眼看见,普通老百姓陆续饿死街头。 陈掖贤认为,他作为民族英雄赵一曼的儿子,在国家、百姓危难之际,母亲都甘愿牺牲自己,而如今百姓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自己不但没有继承母亲半分精神,还不顾他人安危,贪图享乐。顿时,胃里翻江倒海,陈掖贤恶心万分,而谁也没料到,那顿红烧狮子头至此再也消化不了。陈掖贤回去后,借着主席的诗词,给主席写了封信,对主席大发牢骚,内容大有“朱门酒肉臭、路有冻死骨”之势。 主席心知肚明,看在他母亲的份上,并没有追究什么。然而,主席饶了他一命,他却没能放过自己。那顿红烧狮子头,一直萦绕在他心头,足足二十年,都未能散去。1982年8月,在夜深人静之时,陈掖贤无颜面对第二天的太阳,决意在家中自缢。等到旁人发现,他早已没了气息,自杀前他不忘给两个女儿留话:永远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,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。不要给组织和国家添麻烦,自己的事情自己办。你的奶奶是你奶奶,你是你。结语无法想象,在临死的那一刻,陈掖贤是下了多大的决心,他该有多痛苦。或许,手臂上的纹身给了他莫大的勇气,他知道,此次有母亲陪着,死亡又有何惧。这次,他终于不再流浪,也不再寄人篱下,可以在母亲身边,安心做她的儿子。这一天,他足足等了51年,下一世,他不需要一个英雄母亲,只求做一对寻常母子。 举报/反馈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